國慶中秋假期來福州,最不能錯過什么?在眾多答案里,總有一個詞繞不開:煙火氣。
“煙火氣”一詞,源于人間灶火,本來形容家家戶戶炊煙繚繞、燒煮食物的生活場景。而在當代語境中,它已演變?yōu)橐粋€充滿溫度的詞匯,凝聚著市井百態(tài)、生活氣息與民生福祉,成為衡量一座城市幸福感的尺度。
這個假期,讓我們在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,沿著流淌著歲月的中軸線,找尋獨屬于這里的“人間煙火”。
上下杭的沉浸式演出吸引游客駐足。記者 林雙偉 攝
福州的煙火氣
藏在中軸線里
翻開福州歷史卷軸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煙火氣極盛之處,集中于一條貫穿城市南北的中軸線上。
這條中軸線是有生命的:自漢冶城發(fā)端,走過唐宋的繁華、明清的興盛,再向當代延展,歷經(jīng)兩千余年的持續(xù)生長,如今已成為福州的城市脊梁。
宋代詩人筆下“百貨隨潮船入市,萬家沽酒戶垂簾”的熱鬧,說的就是當年福州水運發(fā)達、商船往來的景象。安泰河上,曾鞏夜過利涉門,留下“紅紗籠燭照斜橋”的雅致,朱紫坊畔,畫船未睡,明月滿堤,市井風情躍然紙上。
到了明清時期,這條中軸線繼續(xù)向南延伸。茶亭、上下杭、中亭街次第繁華,閩江兩岸、煙臺山也漸成鬧市。這里商幫云集、會館林立,碼頭上貨物堆積如山,街市里更是人聲鼎沸。
這一軸煙火,也從老城一路蔓延到江邊,從陸地延伸到江海。
對于研究城市建設(shè)的學者來說,中軸線可能是一個嚴謹?shù)膶W術(shù)概念。但對生活在這里的普通市民來說,卻是鮮活日常的一部分——不僅滿足了柴米油鹽,還能去烏山賞桃、茶亭觀荷,生活節(jié)律,四時物候,都是繞著這條中軸線流轉(zhuǎn)。
如今,這條中軸線北起屏山,沿著鼓屏路、八一七路,過了解放大橋,直抵煙臺山。鎮(zhèn)海樓依然屹立,見證著歲月變遷;冶山春秋園里,依然能感受到古老的閩越遺風;三坊七巷,還保持著明清時期的氣象;煙臺山上,交融著萬國建筑的風情。這些地標自北向南串珠成鏈,訴說著閩都文化的生生不息。
千百年來,歷史的味道、地域的風味、時代的潮流在這里相互碰撞、彼此交融,構(gòu)成福州獨特的城市畫卷。
“好吃”的中軸線
把“福氣”吃到肚子里
福州的煙火氣,最濃處總繞不過舌尖。
“福建人食不厭精,福州尤甚。”當代作家汪曾祺曾在《初訪福建》中如此稱贊這方水土的滋味。若尋找這滋味的源頭,多半會指向城市中軸線上那片鋪著青石板的坊巷——三坊七巷。
以三坊七巷為中心,一幅活色生香的“閩都食景圖”徐徐展開:南后街里,手藝人掄起木槌千敲萬打,將豬后腿肉化作薄如蟬翼的燕皮,終成一碗熱騰騰的“太平燕”;東街口旁,聚春園一壇佛跳墻煨盡山珍海味,引得食客紛至沓來;衛(wèi)前街一帶,人還未至,撈化、魚丸、元宵與鍋邊糊的香氣已層層疊疊撲面而來……
時光流轉(zhuǎn),煙火更盛。這些在老福州人記憶中裹著熱氣的滋味,正悄然穿越時間的長河,綻放在越來越多游客的舌尖。
每逢節(jié)假日,南后街上的同利肉燕老鋪老板陳君凡格外忙碌。這家創(chuàng)于清光緒二年(1876)、深植于三坊七巷的老字號,已成為無數(shù)人品味福州地道風味的熱門去處,眾多剛到福州的食客拉著行李箱匆匆趕來。一碗肉燕端上,香氣撲面而來,城市的獨特風情也躍然眼前。
行于中軸線,沿途的風味也訴說著歷史的層疊與變遷。
茶亭街上,舊日驛道變成咖啡館。一扇透明的窗、幾排簡單的座位、幾株綠意盎然的植物,曾因烹茶供旅人歇腳而得名的茶亭街,如今悄然開出一家家“社區(qū)咖啡館”。放學的學生、下班的白領(lǐng)、買菜路過的阿姨、專程前來打卡的年輕人,大家自然地坐在一起,點上一杯咖啡,舊日茶亭的驛道煙火與今日咖啡的日常香氣在窗里窗外靜靜交融。
上下杭里,老字號依舊飄香。綿密香滑的芋泥、軟糯清甜的 粿、暖到心底的花生湯……那些藏身街巷的大排檔與老字號,向過往行人展示最市井也最溫暖的福州底色。
煙臺山上,新風正勁??Х鹊南銡鈴募t磚老建筑里飄出,甜品店、異國料理與新派餐廳中坐滿時髦的年輕人。煙臺山商業(yè)漫步街區(qū)2021年開街以來,受到市民游客青睞,已成為“頂流”打卡地。
從老街小吃里的傳統(tǒng)風味,到社區(qū)咖啡館里的溫暖日常,再到新舊交織的創(chuàng)意風味,舌尖煙火對于閩人而言,遠不止于果腹,更承載著與這座城市共同生長的記憶與情感。
“有戲”的中軸線
游客變身“戲中人”
古城的晨昏,總在戲影交錯間更迭。
從三坊七巷的深幽坊巷到煙臺山的萬國建筑,這條貫穿古城的中軸線成為天然舞臺,如今被一幕幕沉浸式演藝點亮。歷史不再是塵封的往事,而是可觸、可感、可參與的當下。
感受人間煙火,還是要到南后街。南后街的花燈,自宋代亮起,明清鼎盛,至今仍在延續(xù)著人間煙火?!吨耖g續(xù)話》記載的“戶戶家家皆以燈為業(yè)”盛景,已從節(jié)慶走向日常。
不遠處,衣錦坊的水榭戲臺上,《大宴水榭》悄然開席。游客手持請柬步入場景,在茉莉花茶的香氣與喜娘喝彩中,成為這場福州傳統(tǒng)婚宴的座上賓。而在防空洞改造的《尋夢閩都》劇場里,本土神話在聲光電中重生,成為全國首個隧洞沉浸式實景演出。
沿著中軸線南行,上下杭的燈火次第亮起,商貿(mào)古街的煙火氣在戲影中重生。“溯夢龍嶺頂”的光影秀在斑駁墻面上重繪往昔。非遺板凳龍在年輕人手中翻飛,龍脊上的LED燈帶劃破夜空,與百年前商幫的燈籠遙相呼應(yīng)。在這里,《虎糾囍事》用笑聲解構(gòu)民俗,讓傳統(tǒng)在歡樂中獲得新生。正如一位“老福州”感嘆:“老技藝遇見了新表達。”
閩江的潮聲依舊,只是曾經(jīng)的貨船變成今日的游船。
移步煙臺山,蒼廬宅院中,《雀起無聲》正在上演,藏著福州對歷史空間的巧思。這座茶商大戶白華蒼的故居,被巧妙地劃分為7個空間,高度還原20世紀30年代的風貌。劇中人物的命運與福州作為“世界茶港”的歷史緊密相連,觀眾也深深沉浸其中。導演說,文旅融合是讓人親身參與到文化中,用觀眾可以接受的藝術(shù)形式進行真正的互動。
沿江而下,馬尾《最憶船政》實景演藝則在百年造船車間的工業(yè)遺產(chǎn)空間中,演繹著福州船政文化的輝煌歷程。
國慶上新的互動式劇場演藝《三山舊夢》是福州在互動式戲劇領(lǐng)域的首次嘗試,以詞人柳永的福州際遇為引,邀觀眾步入北宋福州,北宋市井的茶煙與今時的茶香在戲臺氤氳。觀眾或隨詞人吟詠,或與茶人品茗,在互動中成為歷史的一部分。
那些沉浸式演出里的古今交融,正是閩人“海納百川”的智慧注腳——讓歷史在當下重生,讓文化在體驗中傳承。(記者 藍瑜萍 吳樺真 燕曉)
責任編輯:莊婷婷
- 璀璨光影祝福祖國 星空“畫作”點亮榕城2025-10-04
- 工業(yè)旅游:有福之州“硬核”玩法2025-10-04
- 福州閱讀活動獲臺灣讀者點贊2025-10-04
- “科技游”受青睞 福州科技館人氣爆棚2025-10-04
- 福州新區(qū)(長樂區(qū))梅花古鎮(zhèn)推出文旅盛宴 多場主題夜活動與你相約2025-10-04
- 五位本土插畫師“種草”地道福州味 濱??炀€插畫墻走紅2025-10-04
- 重要通知!福州一景區(qū)部分區(qū)域臨時封閉2025-10-04
- 福州閩侯茶苑村:“空心村”煥發(fā)新生2025-10-04
- 福州一人獲評“杰出工程師”2025-10-04
- 福州舉辦茶葉供應(yīng)鏈融合建設(shè)系列推介大會2025-10-03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