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樹還能修學分!在廈門大學有一門網(wǎng)紅攀樹課,一課難求!
據(jù)授課老師鄭達雄介紹,由于課堂人數(shù)限制(每節(jié)課16人),很多同學大學四年都沒能搶到一次上課的機會。
“能選上課都像中大獎!”
為什么廈門大學會開設攀樹課?
2011年,時任廈門大學校長的朱崇實在國外考察時注意到,攀樹課是許多國外高校廣受歡迎的熱門課程。回國后,他立即推動學校研究引入這門課程。
研究戶外冒險教育的鄭達雄老師與校方一拍即合。不過,要開設攀樹課,首先得自己掌握這門技能。
從籃球教練轉型為攀樹教師的過程中,鄭達雄遇到的第一個挑戰(zhàn)是“恐高”——哪怕只是攀爬校園里約15米高的芒果樹和檸檬樹。
他回憶道:“到達15米高度時,人就會明顯感到心慌、冒汗、手腳無力。”掛在樹上時,他不斷與自己對話:“先找到害怕的原因,再回想動作要領、檢查裝備,用實際情況一步步拆解顧慮。”
在完成攀樹師的專業(yè)訓練后,鄭達雄成為中國大陸首位獲得國際樹木學會(ISA)認證的職業(yè)攀樹師,也是廈門大學最早的攀樹課教師之一。
2012年,廈門大學正式將攀樹課納入體育課程。這一創(chuàng)新舉措迅速引發(fā)廣泛關注,讓攀樹課成功“火出了圈”。
“抓著繩索,精神緊繃,渾身都在用力,真的很害怕!”
“攀樹的過程很刺激,尤其到了高處,甚至能聽到自己心跳聲……”
“通過攀樹這項運動,幸運地看到獨特視角的校園風景!”
課后,學生們激動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爬樹體驗。
攀樹課不僅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,也促進團隊之間的信任與合作。鄭達雄在教學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這門課程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。
“我并未將它視為單純的體育課,因為這項運動與自然連接,能夠激發(fā)學生的社會責任感。”
讓學生從攀樹中學會愛樹,樹立尊重生命、熱愛自然的意識——這正是廈門大學開設攀樹課的深層意義所在。
值得一提的是,攀樹課被列為廈門大學生態(tài)科學學院的必修課。該學院生物專業(yè)的學生,因時常會去野外實習,進行標本采樣等活動,攀樹這項技能有效推動了學院在生態(tài)領域的研究進展,進而服務于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。
人與樹的“空間調節(jié)師”
攀樹課只是入門基礎,其背后對應著一個專業(yè)且充滿挑戰(zhàn)的職業(yè)——攀樹師。
他們定期檢查樹木結構,及時處理病蟲害,保障古樹生長環(huán)境穩(wěn)定,從而延長樹木壽命。
據(jù)廈門市綠化管理中心統(tǒng)計,截至2024年底,全市登記掛牌的古樹名木已有1700多株,需要攀樹師們定期維護。
“這棵榕樹已經(jīng)160年了,這是我老公的祖先當年種下的。”
一位住在巷子里的老奶奶向鄭達雄介紹這棵古樹的歷史,附近的居民對它充滿感情。
但常年生活在榕樹之下,遮天蔽日,導致周邊房屋潮濕發(fā)霉。這時,就需要攀樹師上樹修剪。
在開展修剪前,攀樹師需進行嚴謹評估,思考如何以最少的修剪量,實現(xiàn)空間的最大化釋放,從而平衡人類活動與樹木生長之間的關系。
修剪樹枝并非簡單地用電鋸砍除,其操作手法十分講究。
“在粗壯樹木的修剪中采用‘三刀法’,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切口平整、利于愈合,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樹皮因不當操作而撕裂,從而防止腐朽菌侵入樹體。”
除了修剪技術,攀樹師還需掌握多方面的專業(yè)知識。
鄭達雄介紹:“攀樹師不僅要熟練使用各類攀樹裝備與器械,還需了解樹木養(yǎng)護、病蟲害防治等樹木學知識。同時,良好的運動能力和體力也是重要的職業(yè)素質。”
攀樹師如同人與樹之間的“空間調節(jié)師”,既留住百年綠蔭,也守護萬家燈火。
臺風中的“樹木救護隊”
在廈門這樣的沿海城市,攀樹技能還具有重要的應急價值。
臺風來臨前,攀樹師會提前評估高大樹木的狀況,適當修剪枝條,防止樹木倒伏,保障居民安全。
2016年9月15日,臺風“莫蘭蒂”登陸廈門,造成65萬棵樹倒伏,交通嚴重受阻。在這場搶險救災中,攀樹師發(fā)揮了關鍵作用。
鄭達雄老師帶領廈大攀樹隊成員,參與“莫蘭蒂”臺風災后清理工作,清理倒塌樹木和樹上高空掛枝。
鄭達雄回憶,由于高空吊車體積龐大,難以進入道路狹窄的老城區(qū)及鼓浪嶼等特殊區(qū)域。
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攀樹師展現(xiàn)出獨特的技術優(yōu)勢。他們僅憑一根繩索,就能在樹干間靈活穿梭。相較于大型機械,他們的作業(yè)方式更靈活、效率更高,修剪也更精細。
“當時鼓浪嶼要申遺,結果趕上了臺風。”
鄭達雄記得,鼓浪嶼上遍及古樹名木和保護建筑,如果不對在臺風中受損的樹木搶救,既是安全隱患,也是財產(chǎn)損失。因此,攀樹隊配合當?shù)貓@林局在島上參與救援半個多月,推進了這座小島的申遺進程。
攀上樹冠 為生態(tài)研究開啟新視角
攀樹的價值遠不止于此。在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領域,這項技能為科學家研究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全新視角。
鄭達雄多次參與生態(tài)科研考察,曾前往西藏攀登高達101.2米的藏南柏木Ⅰ號。
“樹木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”他解釋道,“正因為有巨樹的庇護,一些樹冠上棲息著兩千多種植物與昆蟲,它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——而這恰恰能夠發(fā)揮攀樹的優(yōu)勢。”
通過攀爬高大樹木采集種子,再進行人工繁育,可以有效提高繁殖效率、擴大種苗規(guī)模。許多瀕危樹種,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得以繁育,如今已成為城市綠化的常見樹種。
△曾經(jīng)的極危物種普陀鵝耳櫪,通過人工繁育逐步成為舟山市等地園林景觀。
金斑喙鳳蝶是我國唯一被列為一級保護的蝴蝶物種。據(jù)文獻記載,它們多在林冠層活動。生態(tài)學研究者借助攀樹技術抵達林冠高度后,能夠更便捷地觀察它們的傳粉對象與飛行行為,從而推動相關生態(tài)研究與保護工作。
爬樹,不再只是兒時的游戲,它逐漸成為一門學問,更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
攀樹師們憑借一根繩索、一身技藝,守護著城市的“綠色遺產(chǎn)”,也守護著綠水青山孕育的珍貴生態(tài)。為攀樹師們點贊!
責任編輯:莊婷婷
特別聲明:本網(wǎng)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。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及時與ts@hxnews.com聯(lián)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,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。
- 福建安溪:最傳統(tǒng)的茶業(yè)正發(fā)生最新銳的變化!2025-10-11
- 省政府黨組會議和省政府常務會議召開2025-10-11
- 奮勇爭先系列述評③ | 篤實發(fā)展 向“新”而行2025-10-11
-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
-
今天起,2026年考研開始預報名2025-10-11
-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-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- 一周熱點新聞

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