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精品97麻豆cm传媒,99er热精品视频,最近高清日本免费,99九九久久,男人的天堂2814
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海峽網(wǎng)>新聞中心>福建頻道>閩南新聞>漳州新聞
分享

來自長泰區(qū)的李阿才憑借閩南大鼓吹、小八音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,成功入選福建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。從1984年拜師學藝,到如今成為非遺傳承的中流砥柱,李阿才已在這條音樂傳承之路上堅守了41年。

少年結緣 叩響古樂之門

1969年出生于長泰區(qū)武安鎮(zhèn)官山村的李阿才,成長在一個充滿民間藝術氛圍的環(huán)境里。小時候,李阿才常常路過村里的“清河館(大鼓吹館)”,館內傳出的閩南大鼓吹、小八音的悠揚曲調,像一只無形的手,牽引著他的心。“那時候,只要一聽到館里的音樂聲,我就挪不動腳,站在門口一聽就是好久。”李阿才回憶道,那些古樸典雅的旋律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,讓他深深著迷。

1984年,15歲的李阿才懷揣著對音樂的熱愛,正式踏上學藝之路。他拜入第四代傳人李清和門下,成為第五代傳承人。初學時,工尺譜成了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關。“工尺譜和現(xiàn)在的簡譜完全不一樣,什么‘上、尺、工、凡、六、五、乙’,對于初學者來說,晦澀難懂,猶如天書。”李阿才笑著說,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輸?shù)膭艃荷蟻砹?,白天跟著師傅學,晚上就自己在昏暗的燈光下反復琢磨,有時候為了弄懂一個音符,能研究到半夜。為了記住工尺譜,他把工尺譜抄寫在小紙條上,隨身帶著,一有空就拿出來背誦。

學習樂器演奏技法更是艱辛,充滿挑戰(zhàn)。嗩吶的吹奏需要掌握特殊的呼吸技巧,李阿才常常練得腮幫子酸痛,嘴唇麻木。“吹嗩吶的時候,氣要穩(wěn)、要勻,一開始根本控制不好,吹幾下就憋得滿臉通紅。”李阿才說,練習“吞氣”技法(循環(huán)換氣)的時候,不知道失敗了多少次,有時候練得頭暈眼花,但就是不想放棄。就這樣,他經(jīng)過四年的刻苦學習,終于熟練掌握了嗩吶、二胡、大廣弦等17件樂器的演奏技巧。1988年,李阿才憑借扎實的技藝,開始協(xié)助師傅到各村教學,正式開啟他的音樂傳承之旅。

傳承之路 守正創(chuàng)新前行

學成后的李阿才沒有滿足于現(xiàn)狀,他深知閩南大鼓吹、小八音這門傳統(tǒng)藝術的珍貴,也看到了它面臨的傳承困境。“傳統(tǒng)的閩南大鼓吹、小八音教學主要依靠口傳心授,這種方式效率低,傳播范圍也有限。曲譜也大多是手抄本,很容易失傳。”為了改變這一現(xiàn)狀,李阿才決定做些不一樣的嘗試。

李阿才經(jīng)過思考和實踐,創(chuàng)新性地提出了簡譜教學法與圖示教學法。“把工尺譜翻譯成簡譜,再配上直觀的圖示,這樣大家學起來就容易多了。”李阿才說,這個方法讓原本封閉、晦澀的傳統(tǒng)音樂變得通俗易懂,吸引更多人來學習。在演奏技法上,李阿才也進行了大膽創(chuàng)新。在吹奏嗩吶時,他在沿襲“工尺譜”原譜內容的基礎上,融入滑音、顫音、前倚音等現(xiàn)代演奏技法。“這樣可以讓音樂的韻味更足,更能吸引聽眾。”李阿才說,在拉弦樂器的演奏上,他吸收現(xiàn)代二胡演奏技法,改良了板胡、六角弦等樂器的演奏技藝,變化出換把、揉弦等豐富的音韻。“傳統(tǒng)不能丟,但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,讓年輕人喜歡上這門藝術。”李阿才堅定地說。

為了讓閩南大鼓吹、小八音得到更廣泛的傳播,李阿才四處奔走,拜訪福建省民族民間音樂與民俗專家以及眾多民間藝人,他研讀大量文獻資料,收集整理散落的曲譜和資料:手抄本工尺譜120余首、簡譜譯本近50首。他還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,舉辦習奏會、講座,傳授技藝。1995年至今,他在艱苦的環(huán)境下堅持辦夜校,在村部文體中心、鎮(zhèn)村小學音樂課堂等地,數(shù)十年如一日地教授大鼓吹和小八音技藝。

授徒傳藝 延續(xù)古樂薪火

“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只有培養(yǎng)更多的傳承人,閩南大鼓吹、小八音才能真正傳承下去。”李阿才深知傳承的重要性。

從1990年開始獨立帶徒至今,李阿才已培養(yǎng)了15名徒弟。他的第一批徒弟中,陳宗根和李和林學藝至今已有35年。“師傅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,從樂器的基本指法到演奏的節(jié)奏、情感表達,每一個細節(jié)都不放過。”陳宗根回憶道。“帶徒弟可不容易,不僅要教他們技藝,更要培養(yǎng)他們對這門藝術的熱愛。”李阿才對徒弟們要求嚴格,從樂器的基本指法到復雜的演奏技巧,從工尺譜的認讀翻譯到樂曲的情感表達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親力親為、耐心指導。

在教學過程中,李阿才善于因材施教。對于有音樂基礎的徒弟,他會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創(chuàng)新;對于初學者,他則耐心地從最基礎的知識教起。前年以來,他又招收了鄭寶興等7名年輕學徒。為了讓這些年輕學徒更好地學習,李阿才在家騰出一間35平方米的房間作為教室,組建演奏隊伍,長期免費舉辦培訓及研討活動。“這些年輕人是傳承的希望,一定要讓他們學好真正的傳統(tǒng)技藝。”在他的悉心教導下,年輕學徒們進步很快,已開始活躍在各個舞臺上,成為閩南大鼓吹、小八音傳承隊伍中的新生力量。“看到徒弟們成長起來,我感到無比欣慰,我相信他們會把這門藝術傳承得更好。”李阿才滿懷期待地說。

除了收徒傳藝,李阿才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。從1988年至今,每年的大年初一、十五和三月十五等節(jié)日,他都會參與廟會、婚禮等鄉(xiāng)村民俗節(jié)慶活動,進行免費表演,累計演出100多場。在長泰文化館、官山村等地,他多次舉辦習奏會、講座,傳播傳統(tǒng)音樂文化。“只要有人愿意聽、愿意學,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。”李阿才說,從少年時的熱愛,到青年時的刻苦學藝,再到中年后的傳承創(chuàng)新、授徒傳藝,他用了41年的時間,如今接力棒已經(jīng)傳到了第六代傳承人的手中。未來,他希望通過自己以及徒弟們的共同努力,閩南大鼓吹、小八音這門古老的藝術能讓更多人知悉且喜愛,在新時代中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與活力。

漳州融媒記者 李潤

 

責任編輯:唐秀敏

相關閱讀
關鍵詞: 閩南古樂
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2025海絲華文媒體發(fā)展論壇在福州舉行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(wǎng)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wǎng)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(wǎng)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(jīng)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(wǎng)全媒體廣告價| 聯(lián)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(wǎng)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