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楊健民
近日,電視劇《沉默的榮耀》熱播,收視率一路攀升。該劇講述了一段真實的歷史。那些在刀尖上行走的沉默的英雄,難以想象他們是怎樣忍受著隱蔽戰(zhàn)線的極端殘酷。有人用“何以致敬沉默的榮耀”為題,指出了他們的信仰,就是“暗夜里不滅的光”。
我注意到電視劇里吳石將軍的那句臺詞: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。”這句臺詞出自葡萄牙大航海家麥哲倫當年冒險出海的決定。麥哲倫的環(huán)球航海旅行經歷了不停的風與不息的浪,奮力地遣散著年復一年的寂寞。他只有一個信念: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。”這句話承載著千鈞重量,一如麥哲倫的性情——野蠻有時,果敢有時。今天,這句話被用在《沉默的榮耀》的吳石將軍身上。對于他,單就這句藏于一念之間的臺詞,我想就足夠了。
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”——第一個“一去不回”是假設,是疑問;第二個“一去不回”是答案,是決心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記載:燕國的太子丹為了刺殺暴君秦王嬴政(即后來的秦始皇),找到一位武藝高強的武士荊軻。太子丹知道荊軻不可能活著逃出秦國,就穿著白衣到易水邊為他餞行。荊軻在朋友高漸離用擊筑(古代樂器)的伴奏下,慷慨悲歌:“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!”歌罷,荊軻頭也不回地踏上征途。果然,他行刺沒有成功,被秦王所殺,死在秦廷。后來,人們就用“一去兮不復還”這個成語,指稱去了之后不再回來的英雄本色。
人的一生,究竟能有幾次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”呢?生活有時蒼白得比生命還快,該怎么去越過“幾度風雨幾度春秋”?那年,弘一法師在中秋過后就走到了婆娑世界的盡頭。他說他不過是“去去就來”,結果他來了么?沒有。他找到一個超升的境界,沒入永恒。在杭州孤山之北,有一座“蘇曼殊墓遺址”;而在虎跑后山,有一座“弘一大師之塔”,兩座塔之間隔著西湖,遙遙相望。曼殊和弘一,兩個都是和尚,一個活在審美境界里,性太癡疑,情太郁濃;一個活在宗教境界里,身寄人間,去去就來。弘一的“去去就來”,終究也是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”。
想起了陳奕迅那首《孤勇者》的一句歌詞:“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?”致敬那些“抬頭走夜路的人”,傳遞“實燃”精神,不去宣揚什么空洞的勇敢,而是去歌頌那些在暗處堅守的普通人——這才是我們的本心。
當年,麥哲倫從西班牙出發(fā),行駛三個多月到了南海,周圍不見一個島、一座城。那份錯誤的地圖上,完全沒有記錄這片海域及其歸屬,除了指南針,麥哲倫再也沒有其它的參考物。食物儲備也已近乎山窮水盡。船員們開始吃老鼠。然而,老天爺最終還是成就了他,憑著信仰和力量,在100多天的航行中,竟然沒有強風,沒有大浪,整個世界都風平浪靜。于是,麥哲倫給了這片汪洋一個恰當?shù)拿?mdash;—太平洋。
《沉默的榮耀》里,吳石將軍面對困境和死亡的極端殘酷,他沒有任何超越式的自我懺悔或自我啟悟,因為那樣他將無法信仰;同樣,他也沒有過于自我的狂熱,因為那樣他將無法信仰他人。在信仰中前進——他抵達了“行動的生命”與“沉思的生命”的根部,這才是他的“無怨無悔”。信仰是什么?信仰不是別的什么,它是力量,是暗夜里不滅的光。吳石用那句“人生無怨無悔的事兒,不多”,讓許多觀眾淚目,這里的驅動力就是那種信仰的力量。
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”——雖然只在一念之間,卻要用一生的信仰去踐行。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對話:“信仰是什么?”“你走過大橋嗎?”“走過。”“橋上有欄桿嗎?”“有。”“你過橋的時候扶欄桿嗎?”“不扶。”“那么,欄桿對你來說就沒用了?”“當然有用了,沒有欄桿護著,掉下去怎么辦!”“可是你并沒有扶欄桿?。?rdquo;“哎,是?。∮袡跅U,可我并不扶;可是沒有,我會害怕,這是怎么回事???”“這就是信仰。信仰就是橋上的欄桿,它立在你身邊護著你,你不需要握住它,卻感到生命有了保障。”
在《沉默的榮耀》里,吳石就是個逆行者,他去寶島,是去赴死。他相信“有些東西,值得堅持”。很顯然,他以“一去不回”的腳步,詮釋了一個真正的含義:以我的不歸,換你們的歸來——這就是信仰的絕響!
蔡瀾先生活了83歲,今年六月去世。人們一直記得那個鶴發(fā)童顏的頑童形象。多年前有記者問他:“如果有一天你去世了,你希望世人怎么評價你?”他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就說那個顛佬(瘋子),終于走了。”他的一生也有痛苦,然而坦然,“先明白什么叫過去,就會過去”——這不就是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”的翻版么?
《沉默的榮耀》已經落幕,但那些名字沒有沉寂,那段歷史也沒有沉默。“何以致敬沉默的榮耀”——我突然想到“榮耀”這個詞,它究竟是一種什么精神呢——尤其在現(xiàn)在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。2012年,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,記者紛紛采訪一批中國作家,唯有劉震云的回答語驚四座。有人問劉震云:莫言獲獎,你有什么感覺?他說: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,就好比我的哥哥新婚進了洞房。我哥哥進了洞房,你問我的感覺,你這是什么意思?我有什么感覺?我也不知道我該有什么感覺?我該怎么感覺?劉震云的這種“感覺”,不是什么“榮耀”或“不榮耀”,而是別有一番意味的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”——我們?yōu)槭裁淳筒荒苓x擇“沉默”呢?
人生究竟有幾回回“一去不回”呢? “若一去不回,便一去不回”——這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理念,它同時表達了一種人的寬度,當然,它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獲得彈性的必要的寬度。
2025.10.17
責任編輯:趙睿
- 《沉默的榮耀》史實顧問鄭立:讓沉默的榮耀不再沉默2025-10-16
- 宮巷見證吳石聶曦“潛伏”往事2025-10-16
- 電視劇《沉默的榮耀》熱播 吳石雕像前擺上了九三閱兵照片2025-10-14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